学科介绍
首页 > 正文

作物学

时间:2018-04-03 点击:

作物学是我国创立最早的农业学科之一,源于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农科,已有 100 多年的农学本科和 80年的研究生教育史。1981 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,1989 年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学科,1998 年成为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学科,2011年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。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+。

一、优势和特色

学科体系完备,团队发展均衡。依托“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”、“植物生产类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”等6个国家级科教平台和2个教育部“111”引智基地,在5大作物上围绕5个研究方向(5横5纵)开展系统科技创新,形成了一个覆盖主要农作物、上中下游协同发展、“平台+团队”的学科创新体系;培育了一批由院士和杰青等领衔的科教创新团队,迄今有 2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、5 个农业部科研创新团队、1个科技部创新团队、5个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,有力支撑了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。

学术内涵拓展,交叉特色明显。几代人砥砺奋进,在传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创新,不断丰富和拓展作物学学科内涵,实现了从经典作物学向现代作物学的升级和跨越。在巩固细胞遗传学、数量遗传学和作物育种学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,融合了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新兴学科,创新发展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新理论与新方法;在保持传统作物栽培学优势基础上,加强与信息工程等的交叉融合,开辟了信息农学新领域,引领了全国农业信息学学科的发展。“作物学”和“农业信息学”均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。

科研创新顶天,三农服务立地。学科长期致力于作物学前沿基础研究,近4年发表 NatureNature系列文章7篇,影响因子大于9 的论文15,水稻分蘖调控机理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“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,万建民、盖钧镒、张天真等6人进入世界水稻、大豆和棉花研究发文量前10名,引领了作物学发展前沿。同时,强化作物学基础创新、技术突破、成果转化上中下游的有机融合,面向农业重大需求,创制新种质并分发给150多个育种单位使用,培育新品种 13 个,研发新技术10多套,获3项国家级和1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,产生了巨大社会、经济和生态效益。

二、国内外影响

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前沿。牵头完成陆地棉基因组序列解析,揭示了复杂基因组进化和演化规律;发现了独脚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新机制;首次克隆了水稻广谱抗褐飞虱新基因。发表Nature及系列论文 7 篇,相关成果入选2014年“中国科学十大进展”。以本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 2015 年进入全球 ESI 前 1‰。

服务社会满足国家需求。围绕新种质创制、新品种培育、新技术研发、新模式构建等开展攻关,优异种质创新有效解决了突破性种质短缺的矛盾,品种和技术创新提升了品种抗逆丰产高效潜力,精确栽培技术实现了作物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,研究成果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,“小麦-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”、“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 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”、“稻麦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”等3项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。

领军人才提升学科影响力。牵头 973 计划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20 余项;主持“现代生物种业工程发展战略研究”等 3项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,科学谋划国家生物种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。造就和集聚了一批领军人才,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、作物学学科

评议组召集人2名,国际学术机构任职13人次,国际期刊副主编/编委/客座编辑28人次。盖钧镒院士荣获中华农业英才奖,万建民院士荣获何梁何利科技奖,张天真教授荣获国际棉花生物技术奖。